在房縣軍店鎮下茅坪村,種植戶利用聯合收割機收割水稻。記者?全正?攝
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“三農”工作的重要論述,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、省委決策部署,全力守護群眾的“米袋子”“菜籃子”,穩穩托起民生幸福。
穩住“米袋子”
筑牢糧食安全“壓艙石”
秋風吹動谷連天,麥浪金波萬里綿。在竹溪縣中峰鎮貢米產業園,沉甸甸、金燦燦的稻穗格外喜人,多臺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,伴隨著機械的轟鳴聲,金黃色的稻谷從機艙中噴吐而出,呈現出一幅田園豐收畫卷。
負責經營該產業園的雙竹公司董事長徐輝說:“趁著晴好天氣,縣農業農村局調撥農機幫助我們全力搶收作物。今年在他們的指導下,我們積極探索出稻蛙、稻魚共生種養模式,稻田畝產值大幅增加?!?/p>
近年來,我市深入貫徹落實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戰略,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,大力推廣應用具有提質增效、綠色環保、節本降耗等特點的先進農業技術,加強農業技術服務,加大農機推廣力度,全力保障糧食生產,不斷提升糧食生產綜合能力和農民科學種植水平。
十堰市糧食產量(單位:萬噸)
2021年,我市糧食作物面積318.21萬畝,總產量8.45億公斤。截至2021年底,全市農機總動力達184萬千瓦,擁有拖拉機1.4萬臺、耕整機械6萬多臺、機動植保機械1.2萬臺、插秧機407臺、聯合收割機498臺,機耕面積435.5萬畝、機播面積127.3萬畝、機械植保面積368.6萬畝、機收面積99.6萬畝,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63.5%。
護好“菜籃子”
蔬菜產業快速發展
“菜籃子”拎得穩不穩,直接關系到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。近年來,我市著力在培優基地、創新機制、調優結構、培植龍頭、打造品牌等方面下功夫,凝心聚力推動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走進軍店鎮高標準蔬菜基地,只見青翠的辣椒垂滿枝頭,一串串豇豆掛滿棚架……菜農們將采摘好的蔬菜整齊堆放在筐中,田疇上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。
產業發展,離不開技術支撐。在中村村“智慧蔬菜大棚”,通過智能設備“大棚寶”,菜農在手機上便可實時監測棚內溫度、濕度等指標。搶抓“數字鄉村”試點村建設契機,該村大力推廣“智慧大棚”建設,為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。
十堰市蔬菜種植情況
2021年,全市蔬菜播種面積138.77萬畝,蔬菜產量173.29萬噸?!笆濉逼陂g,全市蔬菜基地面積由35萬畝增加到40萬畝,食用菌超過1億袋,常年生產的蔬菜品種達11大類100多個,逐步滿足群眾多樣化消費需求,全市蔬菜自給率超過60%。
振興六大產業
鄉村沃野“生金長銀”
走進鄖陽區楊溪鋪鎮青龍泉社區,處處是菇農忙碌的身影。經過4年多建設,該社區已成為頗具規模的“香菇小鎮”。這里安置了4200余戶、1.5萬名易遷群眾,配套1100畝香菇產業基地。
清洗、灌裝、封蓋、噴碼、整體消毒、罐體烘干、抽檢、包裝……20分鐘,一聽“十星紅”牌茶醋飲料從湖北星夢茶業公司生產車間下線。
走進房縣土城鎮土城村,只見一棟棟黃墻黛瓦的特色民居錯落有致。村里,一間間黃酒作坊飄溢出醇厚綿密的酒香。
……
十年間,我市圍繞特色優勢產業,重點培育產業規模大、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產業集群,確立了食用菌、茶葉、生豬、水果(柑橘、獼猴桃)、黃酒、木本油料等六大農業重點產業鏈,制定出臺一系列支持農業產業鏈建設的配套措施和政策。
按照圍繞一個產業鏈重點打造一個區域公用品牌的思路,我市已確立“武當山茶”“房縣香菇”“武當貢果”“房縣黃酒”等重點產業主導品牌,已制定“武當山茶”品牌使用管理辦法和產品質量標準,食用菌區域公用品牌整合有序推進。2021年,全市六大農業產業鏈實現綜合產值350億元以上。隨著農業產業鏈不斷發展壯大,我市農業產業附加值進一步提升,為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。(記者 周亞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