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灣區稅務局工作人員指導市民辦理業務(資料圖)
2020年、2021年,我市連續獲評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標桿城市。
今年前8個月,全市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7.7萬戶,同比增長257.9%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1.4個百分點;新簽約3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7個,落地11個,各縣(市、區)均實現突破。
一串串喜人的數字閃亮耀眼,“數”說著我市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。
水深則魚悅,城強則賈興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,以營商“軟環境”成就發展“硬實力”。
深化改革 高效辦成一件事
日前,市民張先生登錄微信小程序“商事確認登記一鏈通”平臺,通過“網上辦、零見面審批”的方式,順利完成企業營業執照登記辦理業務?!耙郧伴_公司,要提交很多紙質申請材料,現在只需一張本人身份證,在手機上就能搞定,省時又省力?!彼吲d地說。
近年來,我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“一號工程”,成立以市委書記、市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,創新建立優化營商環境“指標長”機制。持續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緊緊圍繞企業和群眾“高效辦成一件事”目標,積極推進“一事聯辦”,提升辦事便利度,增強企業獲得感、群眾幸福感。
市、縣(市、區)兩級政務服務中心綜合窗口受理事項達80%以上,鄉鎮(街道)政務服務中心綜合窗口受理事項達50%以上。通過“十稅合一”等創新舉措,納稅申報次數減少到5次,納稅人申報時間壓縮至90小時以內。常態化推廣“51本證照證明材料免提交”工作措施,減少群眾辦理業務所需提交的紙質材料,證照證明材料免提交率達94.29%。工程建設領域審批事項、全流程申請材料由改革前的81項、407項精簡整合為38項、69項,減幅分別達53.1%、83%。工業項目從立項到驗收,平均審批辦理時長為16個工作日。
以“智慧城市”為支撐,建成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和“i武當”APP,上線51個“一事聯辦”事項,服務對象跑動次數、辦理時限、申請材料、辦理環節分別減少83.3%、70.7%、40.5%、75.1%。建成24小時“不打烊”自助服務大廳,推進不動產登記“指尖辦”“掌上辦”,“不動產電子證照”“一碼管房管地”經驗在全省推廣。
優化服務 傾力當好貼心人
焊接、打孔、沖銑……日前,記者在位于張灣區轄內的金驥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,工人正鉚足干勁趕制訂單產品。公司產銷兩旺,離不開該區“創新驅動發展十條政策”的支持。
好的營商環境,就像陽光、水和空氣一樣,須臾不可缺少,是優是劣,直接影響著市場主體的興衰、生產要素的聚散、發展動力的強弱。對于地方發展而言,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、競爭力、吸引力、軟實力。
竹山縣“八證同發”為企業節約成本超80%;房縣先行先試開展“無證明城市”創建;茅箭區免費贈送“企業開辦大禮包”;張灣區探索限額以下政府投資項目備選承包商隨機抽取新模式。市稅務局清理、合并、減少納稅人繳費人報送資料15類233項,升級發布“非接觸式”辦稅事項236項、“全程網上辦”涉稅事項10類112項。市行政審批局將企業簡易注銷登記公告時間由45天壓縮至20天,注銷申請材料壓縮40%以上。國網十堰供電公司當好“用能管家”,為企業節約電費成本約210萬元。我市不斷拓寬融資渠道,在全省率先推出“碳匯收益權+”貸款模式,“科創貸”實現零突破。
聚焦市場主體關切,持續深入開展“雙千”活動,鞏固提升“首席服務官”“重大項目包?!薄巴帘D贰薄皹I務幫辦協辦”等經驗做法,推行惠企政策“免申即享”制度,建好用好“十堰親清企業服務信息平臺”,出臺《十堰市營商環境問題投訴聯動處理辦法》,幫助企業解決合理合法訴求2436件。
強化保障 提升市場公平度
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。我市積極推動“辦事找關系”向“辦事靠法治”轉變,保護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,穩定市場預期、增強企業信心。
建立并推行“雙隨機、一公開”聯合檢查、信用修復管理等機制,對85類輕微違法行為實行“首違不罰”。
創新“大證管小證,一證管多坊”小作坊監管模式,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。2021年全市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7.6萬家,同比增長113.5%。
提升獲得信貸便利度,建立企業金融服務方艙7個,入艙企業2139家,為入艙企業新增貸款合計35億元。
建立破產審判“府院聯動”工作機制,市中級人民法院出臺“破產案件審理指引”“破產案件繁簡分流實施辦法”。開辟破產重整“綠色通道”,市財政局撥付資金100萬元,為“無產可破”案件提供費用支持。
全市1811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“一企一警”,500名執業律師深入3000余家企業開展“法治體檢”,為小微企業提供精準法律服務。2021年,市中級人民法院共受理涉企案件1.6萬余件,結案近1.5萬件。
梧高鳳至,花香蝶來。我市將持續擦亮營商環境“金字招牌”,以營商環境之“優”,促經濟之“穩”、謀發展之“進”,為經濟持續穩定增長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。(記者 閔波 實習生 付杉)